2014年2月27日 星期四

NLP自在生活系列(十) - 情緒與狀態的垃圾哪裡去了?

林君衡撰

「NLP(神經語言程序學)的執行師或是善於應用的人是不是都沒有負面的情緒與狀態?!」

最近有一些網路上的朋友或是課堂中的學員問我上面的類似問題,思考的脈絡是非常好的:如果NLP可以在個人的生活、工作的狀態上進行調整,那麼是不是都沒有負面的情緒;另外那些原本的負面情緒是不是就會不見了?

我想用這樣的故事來打個比方:

你處在一間房間裡,這個房裡堆著一些垃圾,不論是什麼理由你暫時無法清理掉這些垃圾,現在的你好像只能對著這些垃圾乾瞪眼,而這些垃圾嚴重地影響了你的情緒。

現在你有了另一個選擇,那就是隔壁開放了另一個房間可以給你使用,你可以先行離開這個堆了垃圾的房間,且在乾淨的空間裡做一些你現在需要完成的事~在你的情緒不會影響工作效率的情形下。

但問題是,這些都是你的所屬空間,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你還是要去面對這些垃圾。

現在,你可以有幾種想法:
第一:完全都不再理它,直到「海枯石爛」。
第二:二話不說,垃圾車來了就將所有的垃圾全數丟掉。
第三:先花點時間整理一下這些垃圾,因為其中可能有許多是可以被資源回收再利用的。

NLP就是類似這樣的邏輯與過程。

首先你可能會在一個特殊情境裡遇到影響你情緒的事,這就像是處在堆了垃圾的房間裡那樣的不自在。

NLP的各類工具就是一把你可以暫時離開這個房間,並開啟另一個乾淨房間的鑰匙。當然在新的房間裡,你可以自在的發揮自己。

至於那些影響你情緒的事,我們終歸是要處理的:

其一,選擇永遠也不要去面對,逃避是最快的方法,但這樣好嗎?

其二,把這些事都忘記,那麼自然不受這些事物的影響,但這是好的嗎?

其三,把這些事做適當的消化,我們在裡面學到什麼?得到什麼?我們能做什麼回應?現在的你還能做些什麼樣的改善?
也就是說,把這件事當做一種經驗,給到未來的自己一些「意見」。

其實NLP的工具,是協助我們建構像第三種的模式,這些東西不是要逃避或是要它不見,而是先離開這種情緒(打破狀態),然後再處理我們對這個事物所建構出來的感知狀態,透過向自己的經驗學習,走出負面的情緒。

所以在這裡回答對這個問題有興趣的朋友或是學員們:每一件事物都會引動我們的情緒,即使學過了NLP我們也不會變成對一切事物都沒有負面情緒的「聖人」;反之,我們透過向這些經驗做學習,壯大我們的心智,接收更大的挑戰。

共勉之。



作者為海彙企管顧問有限公司專任講師,有關NLP(神經語言程序學)的應用與問題,敬請參見www.magicnlp.com



2014年2月4日 星期二

NLP親職教育系列(八) - 孩子的視、聽、感類型的鑒別

林君衡撰

我的孩子到底是NLP裡「視、聽、感」的哪個類型?

許多家長在讀過我的文章後,常會問我「我的孩子到底是你說的NLP(神經語言程序學)視、聽、感裡的哪一種類型?」

其實我還是想在這裡提醒一下所有的爸爸、媽媽們,其實我能理解妳們急於知道的心情,但不要忘了我也常在文章中提到:「所有感官的運作,在NLP裡指的是在特定的情境中所開啟。」也就是說就算孩子在生活中多數都是「感覺」,也不表代他們在學習上就一定是「感覺類型」~ 當然我知道妳們迫切想瞭解的多數是孩子在「學習上的類型」。

這裡我可以給到各位一個簡單的方法,即使妳/你可能還沒有真的學過NLP的任何感官辨視工具。

首先請孩子端正坐好,頭不能隨意的轉動且注視正前方(眼睛也不要轉動,但可以眨眼);接著請他依下面的方式描述他所感知到的環境:

第一循環:講三個你看到的、三個你聽到的、三個你感覺到的(感覺可以包括嗅覺、味覺及觸覺,注意這裡的感覺不是指心裡的感受如快樂、悲傷,而是對環境的知覺描述)

你可以在過程中提醒孩子,如當他描述完視覺的知覺後,說:「接下來講三個聽到的,仔細細地去聽看看...」;但千萬不要去「趕」他們,或要他們加速去知覺或強調要他們詳細的描述。重要的是他們自己的知覺過程及自我對環境的描述方式。

第二循環:講二個你看到、聽到及感覺到的。
第三循環:講一個你看到、聽到及感覺到的。
原則上同一感官的知覺描述在三個循環中不能重複。

當結束時你可以請他閉上眼睛好好回憶一下剛才的所有情境。

我很喜歡在高速公路的路途中和自己的孩子玩這個「遊戲」,除了可以增加他們對環境的認知能力外,也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讓活潑和嬉鬧的孩子靜下來。

而過程中你要注意的是:當他們在描述看到、聽到及感覺到的事物時,他們的形容詞彙的多寡,對單一事物的描述完整性。以下舉幾個例子:

「我看到有一輛紅色XX-XXXX(車號)的車子從左邊經過我們,它的速度比我們還快,
    我聽到車子外呼呼的風聲,
    我感覺到車子在振動。」

「我看到一台車子在我們的前面,
    我聽到外頭的風聲吹在樹葉上有呼呼的聲音,
    我感覺到車子在向前進。」

「我看到一台車子,
    我聽到冷氣吹出來的聲音,
    我感覺到現在冷氣比剛才的還要冷,特別是在我的手指頭上。」

從上面的三段描述,可以解讀出孩子在環境的知覺上,可能是NLP的「視覺」、「聽覺」和「感覺」三個類型,主要是他們在描述的上的完整性。此外你也要注意的是,他描述的感官知覺是不是非常的細微,細微到你可能都沒有注意到,比如最後一個孩子在感覺上的描述:對溫度的知覺性很高,他可能用到的觸覺感官較多,也較敏銳。

這樣你就可以知道孩子在環境認知上的類型。

其實這個方法並不是NLP裡為了鑒別「視、聽、感類型」的工具,其實它有其他的功能,但我在與自己的孩子的「遊戲」中發現,它真的有鑒別效果,我也在其他孩子上試過,其鑒別效果也很明確,且這也不是只有針對孩子有效,妳/你也可以自己試試喔!



作者為海彙企管顧問有限公司專任講師,有關NLP(神經語言程序學)的應用與問題,敬請參見www.magicnl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