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9日 星期三

NLP自在生活系列(十五) - 感知位置轉換

林君衡撰

「你有多久沒有以第三者的角度,來檢視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了?」

在一堂以「個人狀態與情緒調整」的3小時課程裡,我讓學員體驗了一下NLP(神經語言程序學)中的「感知位置轉換」的調整工具。

所謂的感知位置轉換,簡單地說就是以不同的角度來看同一件事的「角色扮演遊戲」。

在一個特殊的情境中,一般都會存在至少二個角色,那就是:
  1. 第一身:也就是自己。
  2. 第二身:在NLP中的第二身常常會被誤認為「第二人稱」的「你」,也就是情境中直覺的「對方」這個角色,但其實NLP對第二身的解釋是與這個情境有關的其他所有「利害關係人」。舉例來說:我和母親吵架了,主因是弟弟搶了我的玩具,而妹妹也在旁邊玩。這裡的第二身同時包括了「母親」、「弟弟」和「妹妹」。
  3. 第三身:與這件事完全無關,並可以站在「客觀的角度」來檢視整個事件的人。
所以我上面提到任何一個特殊的情境都至少有二個角色存在指的是至少有「自己(第一身)」和「客觀的第三身」。

在感知位置轉換的操作過程中,主要的是讓自己抽離自己當下的狀態,並用第二身去感知一下與自己有直接利害關係的這些人當時是什麼樣的想法?他們的「意圖」有哪些?
同時再用第三身的角色來看整個情境,並且以完全客觀的角度給到第一身的自己一些建議,如何來改善目前的情境或是狀態。

學員問了一個很棒的問題:當我們抽離到第三身後再回來時,確實情緒不再強烈了,但是為什麼過程中要客觀的第三身給到第一身的自己一些「建議」呢?

我的回答是這樣的:

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個小學生正在學習1+1這樣的數學加法概念,接下來免不了的要接受一下測試(考試),看看你是不是真的瞭解加法,結果你的答案寫為1+1=3。這時老師將你的答案打叉並給到你這個題目的答案是「2」。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們就會至少清楚地瞭解「1+1=2」這個經驗結果。
如果老師沒有改考卷呢? 
你可能並不知道你自己是錯的,並帶著這樣錯的概念在未來的日子裡重覆不斷的經歷一樣的問題,一樣的陷入同樣的錯誤中而不自知。

這個例子就是為什麼NLP感知位置轉換時,執行師通常會請個案在第三身給到第一身建議,因為第三身如果是完全的客觀,那麼他所能給到的意見雖然不見得都能被接受與使用,但對第一身的自己來說,那就是一個修正想法或行為的機會,那麼在未來的日子裡這些建議就可以協助到你面對一樣的困境時,你如何即時地打破狀態、快速修正並付出行動。

下次當你遇到挫折、情緒、困惑等等情緒時,不妨讓自己跳出來,用NLP第三身的方式「客觀地去檢視情境」,那麼你就可以獲得許多「自我內在的豐富資源」。



作者為海彙企管顧問有限公司專任講師,有關NLP(神經語言程序學)的應用與問題,敬請參見www.magicnlp.com

2014年3月13日 星期四

NLP自在生活系列(十四) - 心錨的運用(4)「職場裡的快速狀態調整器」

林君衡撰




這篇文章讓我們來談談NLP(神經語言程序學)的心錨(Anchoring)在職場上的運用。

在你的辦公室裡,你會有許多的機會需要去「表現」自己的工作能力或是「全心專注」地完成一個專案。那麼如何去取得這些高效、卓越的狀態呢?

如果你已經讀過「心錨的運用」前面的三篇文章,這個問題就不難回答了,基本的答案當然是利用「NLP空間心錨」是最快的方式。我個人會在辦公室中建立至少以下幾個空間心錨:

  1. 在自己的坐位上、會議室及重要的接待場所建立「卓越的空間心錨」。
  2. 在茶水間、廁所及可以透透氣的空間裡建立「放鬆、輕鬆的空間心錨」。
這些空間心錨有助於我在不同的空間中可能需要取得的高效工作或是高效休息放鬆自己的狀態。

但有一些特定的空間我們可能不容易在裡頭去設定心錨,比如我之前的工作需要面對駐外大使、友邦國家的重要官員或是總理、總統,這些人的辦公室可不是你想進去就能進去,更何況你還可能需要一點時間去建構心錨,這時該如何呢?

其實心錨可以就建立在自己的身上。就像「NLP自在生活系列(十一) - 心錨的運用(1)」中已經提到,心錨其實只是一個開啟狀態的鑰匙,所以重要的是它的鏈結性。設在自己身上的某一個部位來啟動就像是一個「可攜式個人狀態調整器」。

如何在自己的身上建立心錨呢?方法其實很簡單:
  1. 先確定自己想要建立的是什麼情緒與感受的鏈結,如卓越的心錨。
  2. 要建立在自己身上的什麼部位,這個部位可能不能太明顯,否則當需要它時,可能會做出讓對方覺得奇怪的動作。
  3. 放鬆心情、閉上眼睛,開始去想一些與這個心錨有直接關係的過去經驗,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要的是「卓越的心錨」,想到的「卓越經驗」建議是獲得卓越的那一剎那的畫面,而不是在「奮鬥過程中的情景」,否則你的心錨裡可能會混雜了對該卓越經驗「追求過程中的艱辛情緒」。
  4. 當這個卓越經驗給到你的情緒達到最高點時,按壓你選擇的身體部位,當這情緒指數下滑時,就放開該部位。然後再想一些其他的卓越經驗,每次達到最高點時就再次地按壓,反覆操作數次。
  5. 檢驗:走到不同的空間中(避免空間心錨的干擾),然後按壓自己身體的心錨位置,感受一下自己的情緒與感受是不是有什麼變化。如果有,代表這個心錨已建立。
  6. 不斷在未來充實這個心錨的正價值,畢竟你用一次,它的效能就會略掉一些。
從這個NLP心錨建立的方式中可以知道,你的心錨可能建立的部位是在手臂、手掌等易於按壓,但動作不會太奇怪,同時也不是沒事就會碰觸到的位置!否則你會有事沒事地感到「卓越的狀態」而讓它的效能降低的非常快。



作者為海彙企管顧問有限公司專任講師,有關NLP(神經語言程序學)的應用與問題,敬請參見www.magicnlp.com

2014年3月12日 星期三

NLP自在生活系列(十三) - 心錨的運用(3)「讓孩子擁有自己的安全空間」

林君衡撰





今天繼續來談談NLP(神經語言程序學)的心錨(Anchoring)在孩子教養上的運用。

在生活的行為或是安全上,我們很難不對孩子偶爾發發脾氣、教訓,甚至是一點體罰,其實這些責難也多少會在孩子學習過程中表現不佳時出現,畢竟「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所有父母的願望。

最近常聽到一些家長說到自己因為是某一個學科領域畢業或是擁有某一個專長如英文,所以孩子的英語部份就會自己在家多教一些。但是如果孩子的學習沒有跟上父母的期待時,常造成親子間的對立,而且情況愈來愈糟。

通常聽完家長的敘述後,我接著會說的是:這可能是一個在家學習的負面心錨了,而且心錨可能同時建立在「人(教孩子的家長)」、「事(學這個科目)」、「空間(如自己的書桌)」,甚至「時間」也可能是一種,如果你總是要求孩子在固定的時間學習時(如吃完晚餐),那麼這個時間一到,孩子就會自然地掉到負面情緒或是狀態中,且因為一再地重覆發生,最後是這個心錨所建立的負價太高,甚至開始影響到其他科目的學習。
這時我的建議會有幾個:
  1. 打破空間的心錨:如在同一個學習空間中去想、去營造一個愉快的氛圍。
  2. 打破對人的心錨:換個人來教。
  3. 打破對事的心錨:學某一科目不會只有一種方法,如語言的學習除了單向的課本、教材教授外,也可以透過對話的方式來學習。
綜合這些建議,我接下來會給到家長的是:找一個孩子喜歡的補習班(或可以說是「方式」),先讓他們去一陣子,等他對這個科目的學習負面感受消失了,再轉回到家裡來學習。

我也曾請自己的學員自我發揮,運用「NLP空間心錨」與孩子的教養進行鏈結,其中一個學員的方式讓我印象深刻。

她為了讓女兒(四歲)能夠在一個家裡固定的空間中發洩自己的情緒,而不會受到她與丈夫的責難,所以她學完了NLP課程後,在家裡的一個角落擺上一個大人用的呼啦圈,並告訴女兒,如果她有任何的不好的情緒、想哭都可以在這個圈圈裡發洩,爸媽都不會刻意制止,而且發洩完了還可以和媽媽抱抱,媽媽也願意聽聽發生了什麼事。
結果可有趣了,孩子也真的去嚐試,只要她進到裡面,可以大哭、可以發脾氣,而且媽媽知道這是她有了特別的情緒。就這樣孩子只要面對了負面的情緒和感受,她知道有一個「安全的空間」可以使用,久了,那就是一個很特別的「空間心錨」且與情緒鏈結在一起。
有一次她女兒自己走到了圈圈裡,然後哭了一會出來,她問女兒怎麼了,女兒回答也很妙:我也不知怎麼了就想哭,所以進去裡面。

從這個實例我們看到幾個NLP在心錨建立上與它所衍生出來的功能:
  1. 空間心錨本身也可以建構為一種「安全空間或是領域」的概念,這個概念在New Code NLP(新編碼NLP)中被共同創始人John Grinder所強調與運用。而在這個概念下,處在裡面的個人可以獲得一個情緒發洩與恢復的平衡機會。
  2. 多數的孩子在表達情緒感受上需要有一個「緩衝的時間」,這個時間內他們可能正處在一種極端的情緒中,父母想在這個時候去介入通常適得其反。所以安全的空間就是一個極佳的緩衝,待他們發洩完了這些情緒,父母就可以有更大的機會是在孩子平復時獲得事件真實的原貌或是訊息,並加以處理。
  3. 讓家裡的空間只有「部份」被孩子解讀為「負面」的,而不是到處留下負面的空間心錨,到最後可能連回到家都是一種壓力。
  4. 父母在過程中所扮演的是消極的「支持性角色」,因為孩子應當學會面對情緒與感受時,必須找到方法並自己學習處理,才能讓未來的生活更自在;而傳統上父母多數扮演的是積極的「壓抑情緒發展的角色」,這讓孩子「有苦說不出」,最後過度地壓抑。
你也可以試著在家裡建立這樣的空間心錨給到孩子,避免我們常開的玩笑發生:如果家裡到處都是負面的心錨時,就是你要選擇搬家的時候了!!



作者為海彙企管顧問有限公司專任講師,有關NLP(神經語言程序學)的應用與問題,敬請參見www.magicnlp.com

2014年3月11日 星期二

NLP自在生活系列(十二) - 心錨的運用(2)「讓孩子快樂學習」

林君衡撰




孩子的教養和學習,大概是所有父母花最多心思的地方。在台灣孩子的學習因為一句「不能輸在起跑點上」而讓孩子在功課學習之外,可能得面臨其他課業、才藝等等的補習,許多時候這些學習並非孩子本身的意願,而是來自父母對過去的自我經驗,或是對現在「教育競賽」下的「匱乏心態」,這部份容我們在未來另闢章節再聊,這裡我們主要是來談談心錨的運用在孩子的高效學習狀態的取得上。

NLP(神經語言程序學)的心錨(Anchoring)運用中,我個人常常會提醒家長的是在「空間」這個心錨設定上。

空間心錨其實常常會被乎略,原因是多數人都會認為「空間」沒得選,比如孩子上課的教室、在家裡學習的位置,甚至是睡覺的空間。其實選擇不是沒有,只是我們必須對空間有一定的「細部切割」。

之前提到「感覺型」的孩子在環境的認識上可能較其他孩子來的慢一些,所以在面對新環境時可能帶有較多的「情緒和感受」造成容易哭泣和沮喪。這個所謂的環境通常都包含了一定的「空間」概念,如「學校」、「教室」等等。當孩子如果用「負面」來鏈結這些空間時,這些空間就會令其產生負面的情緒感受,孩子為了避免自己進入負面的狀態,自然在去學校時就大哭大鬧,因為他們可能還無法適當地表達他們的感受和想法。

如果你的孩子有這樣的問題,那麼一個比較好的應對方式,讓孩子找幾個他個人認為非常快樂的事、曾經有過的卓越的狀態,然後讓他每天在學校門口(如果孩子的負面是從校門口開始)、教室的座位上,閉上眼睛去想這些事,大概只要幾天的時間,你就會發現他不再哭鬧或是排斥了。是什麼原因呢?

在NLP裡心錨是一個有「正」、「負」價的工具,也就是說二者就像是數學的加法一樣,正面的想法、感受、經驗就是「正值」,負面的想法與經驗感受是「負值」;如果在教室裡學習一開始給到他的情緒感受是「(-10)分」而愉快的經驗是「+2分」時,他必須以5次的愉快經驗來抵消這個負面情緒感受,這也是為什麼我提到要孩子「每天想」的原因--不論他想的愉快經驗正值多小,總有一天會讓負面情緒被抵消為「零」或是正值。

反之,有些孩子一開始是在學習上是正值的,但可能因為一些挫折或是特殊原因(學生時期中「被霸凌」就是一個極度負值),造成這個正值不斷地在向原點(零)前進,最後甚至走到負值去。所以「持續地想快樂和卓越的經驗」才是重要的關鍵。

有些家長會問我一個有趣的問題,他們說老師每週(或是定期)會讓孩子們換位置,才剛建立了正向心錨就要換了,那怎麼辦?!
我的回答是:「那太好了,因為這樣孩子就有機會在教室的每一個位置或是角落,建立正向的心錨,那麼在教室裡他不論處在哪裡,都會非常快樂的學習。」

在家裡也是一樣的,在他的學習位置(通常是書桌)上,你也可以請他每天在作功課前想一些非常愉快或是卓越的經驗,這樣可以幫助到孩子建立在學習位置上的正向心錨。未來他會自然快樂或在寫功課時去追求那種卓越的感覺。



作者為海彙企管顧問有限公司專任講師,有關NLP(神經語言程序學)的應用與問題,敬請參見www.magicnlp.com

2014年3月10日 星期一

NLP自在生活系列(十一) - 心錨的運用(1)

林君衡撰




在討論心理素質、恐怖或懸疑題材的電影中,你可能常常看到一個橋段,就是主角會因為某一特殊的原因,總是在半夜的特定時間如「AM 12:12」驚醒,一分也不差,有趣的是這樣的電影使用的床頭鬧鐘,通常都是電子式的字幕顯式,而非傳統指針式的。這裡面有二個很特別的伏筆:

  1. 時間:在電影中這個特定的時間對主角來說通常是一個「創傷」,他(或她)只要面對這個時間,就會啟動特定的行為(如驚醒、惡夢、回憶)等等。
  2. 鬧鐘:電子式的鬧鐘特色在於採用的8字液晶顯示都是大同小異,且非常易於辨視,故在切鏡的瞬間,觀眾仍可以看得極其清楚。
其實這二個伏筆都有著NLP(神經語言程序學)的應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免對某一些特定的人、事、物、時間與空間有著「反射」似的行為模式或反應,比如:在我們自己開車或是騎車的時候,聽到消防車或是救護車的警鈴響起時,總是會讓我們不由自主的東張西望,希望能辨視該緊急車輛和我們之間相對位置。

電影的情節也是這樣的安排,一個特定的時間、一個固定的物品,產生一個固定的行為模式,在NLP裡我們稱做「心錨(Anchoring)」。心錨是開啟你特定(或是類似反射)行為的鑰匙,這把鑰匙可以是上段中所提到的人、事、物、時間或是空間。

你可能會問,電影情節是設定了主角的心錨沒有錯,但這與觀眾有什麼關係?

我們回到上述的二個伏筆來看:
  1. 時間:主角產生心錨的時間,會讓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個印象會讓你在看完電影的一段時間內,對這個時間有一種特別的反應,如想到「12:12」不論是白天還是晚上,都會讓你自然地聯想到電影的情節,而誘發你特定的情緒或是感受。
  2. 鬧鐘:你會發現通常電影裡這個「特別時刻」出現的第一次,導演都會強化鏡頭在鬧鐘上,然後是前一分鐘,接著當然是鬧鐘「分」的部份跳動,主角醒來。液晶式的鬧鐘因為不需要刻意的判斷就能辨讀,所以在我們的記憶中,不容易產生「刪除、扭曲、一般化」的效果,也就是說,我們對這個時間或說是這個「鏡頭」會有極深刻且真實的記憶。
導演的功力在於透過鏡頭的運用,讓觀眾在看電影的當下、短暫的未來或是一輩子中能記下劇情,所以從「觀看電影過程的認知角度」,這個「時間」與「鬧鐘」已經讓你被種下了一個心錨而不自知,所以如何運用NLP的「心錨」是極為重要的電影手法。
另一方面,如果你想讓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心錨的建立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喔!

在接下來的幾篇文章,我會就NLP心錨的運用做更多的介紹。


作者為海彙企管顧問有限公司專任講師,有關NLP(神經語言程序學)的應用與問題,敬請參見www.magicnlp.com

2014年2月27日 星期四

NLP自在生活系列(十) - 情緒與狀態的垃圾哪裡去了?

林君衡撰

「NLP(神經語言程序學)的執行師或是善於應用的人是不是都沒有負面的情緒與狀態?!」

最近有一些網路上的朋友或是課堂中的學員問我上面的類似問題,思考的脈絡是非常好的:如果NLP可以在個人的生活、工作的狀態上進行調整,那麼是不是都沒有負面的情緒;另外那些原本的負面情緒是不是就會不見了?

我想用這樣的故事來打個比方:

你處在一間房間裡,這個房裡堆著一些垃圾,不論是什麼理由你暫時無法清理掉這些垃圾,現在的你好像只能對著這些垃圾乾瞪眼,而這些垃圾嚴重地影響了你的情緒。

現在你有了另一個選擇,那就是隔壁開放了另一個房間可以給你使用,你可以先行離開這個堆了垃圾的房間,且在乾淨的空間裡做一些你現在需要完成的事~在你的情緒不會影響工作效率的情形下。

但問題是,這些都是你的所屬空間,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你還是要去面對這些垃圾。

現在,你可以有幾種想法:
第一:完全都不再理它,直到「海枯石爛」。
第二:二話不說,垃圾車來了就將所有的垃圾全數丟掉。
第三:先花點時間整理一下這些垃圾,因為其中可能有許多是可以被資源回收再利用的。

NLP就是類似這樣的邏輯與過程。

首先你可能會在一個特殊情境裡遇到影響你情緒的事,這就像是處在堆了垃圾的房間裡那樣的不自在。

NLP的各類工具就是一把你可以暫時離開這個房間,並開啟另一個乾淨房間的鑰匙。當然在新的房間裡,你可以自在的發揮自己。

至於那些影響你情緒的事,我們終歸是要處理的:

其一,選擇永遠也不要去面對,逃避是最快的方法,但這樣好嗎?

其二,把這些事都忘記,那麼自然不受這些事物的影響,但這是好的嗎?

其三,把這些事做適當的消化,我們在裡面學到什麼?得到什麼?我們能做什麼回應?現在的你還能做些什麼樣的改善?
也就是說,把這件事當做一種經驗,給到未來的自己一些「意見」。

其實NLP的工具,是協助我們建構像第三種的模式,這些東西不是要逃避或是要它不見,而是先離開這種情緒(打破狀態),然後再處理我們對這個事物所建構出來的感知狀態,透過向自己的經驗學習,走出負面的情緒。

所以在這裡回答對這個問題有興趣的朋友或是學員們:每一件事物都會引動我們的情緒,即使學過了NLP我們也不會變成對一切事物都沒有負面情緒的「聖人」;反之,我們透過向這些經驗做學習,壯大我們的心智,接收更大的挑戰。

共勉之。



作者為海彙企管顧問有限公司專任講師,有關NLP(神經語言程序學)的應用與問題,敬請參見www.magicnlp.com



2014年2月4日 星期二

NLP親職教育系列(八) - 孩子的視、聽、感類型的鑒別

林君衡撰

我的孩子到底是NLP裡「視、聽、感」的哪個類型?

許多家長在讀過我的文章後,常會問我「我的孩子到底是你說的NLP(神經語言程序學)視、聽、感裡的哪一種類型?」

其實我還是想在這裡提醒一下所有的爸爸、媽媽們,其實我能理解妳們急於知道的心情,但不要忘了我也常在文章中提到:「所有感官的運作,在NLP裡指的是在特定的情境中所開啟。」也就是說就算孩子在生活中多數都是「感覺」,也不表代他們在學習上就一定是「感覺類型」~ 當然我知道妳們迫切想瞭解的多數是孩子在「學習上的類型」。

這裡我可以給到各位一個簡單的方法,即使妳/你可能還沒有真的學過NLP的任何感官辨視工具。

首先請孩子端正坐好,頭不能隨意的轉動且注視正前方(眼睛也不要轉動,但可以眨眼);接著請他依下面的方式描述他所感知到的環境:

第一循環:講三個你看到的、三個你聽到的、三個你感覺到的(感覺可以包括嗅覺、味覺及觸覺,注意這裡的感覺不是指心裡的感受如快樂、悲傷,而是對環境的知覺描述)

你可以在過程中提醒孩子,如當他描述完視覺的知覺後,說:「接下來講三個聽到的,仔細細地去聽看看...」;但千萬不要去「趕」他們,或要他們加速去知覺或強調要他們詳細的描述。重要的是他們自己的知覺過程及自我對環境的描述方式。

第二循環:講二個你看到、聽到及感覺到的。
第三循環:講一個你看到、聽到及感覺到的。
原則上同一感官的知覺描述在三個循環中不能重複。

當結束時你可以請他閉上眼睛好好回憶一下剛才的所有情境。

我很喜歡在高速公路的路途中和自己的孩子玩這個「遊戲」,除了可以增加他們對環境的認知能力外,也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讓活潑和嬉鬧的孩子靜下來。

而過程中你要注意的是:當他們在描述看到、聽到及感覺到的事物時,他們的形容詞彙的多寡,對單一事物的描述完整性。以下舉幾個例子:

「我看到有一輛紅色XX-XXXX(車號)的車子從左邊經過我們,它的速度比我們還快,
    我聽到車子外呼呼的風聲,
    我感覺到車子在振動。」

「我看到一台車子在我們的前面,
    我聽到外頭的風聲吹在樹葉上有呼呼的聲音,
    我感覺到車子在向前進。」

「我看到一台車子,
    我聽到冷氣吹出來的聲音,
    我感覺到現在冷氣比剛才的還要冷,特別是在我的手指頭上。」

從上面的三段描述,可以解讀出孩子在環境的知覺上,可能是NLP的「視覺」、「聽覺」和「感覺」三個類型,主要是他們在描述的上的完整性。此外你也要注意的是,他描述的感官知覺是不是非常的細微,細微到你可能都沒有注意到,比如最後一個孩子在感覺上的描述:對溫度的知覺性很高,他可能用到的觸覺感官較多,也較敏銳。

這樣你就可以知道孩子在環境認知上的類型。

其實這個方法並不是NLP裡為了鑒別「視、聽、感類型」的工具,其實它有其他的功能,但我在與自己的孩子的「遊戲」中發現,它真的有鑒別效果,我也在其他孩子上試過,其鑒別效果也很明確,且這也不是只有針對孩子有效,妳/你也可以自己試試喔!



作者為海彙企管顧問有限公司專任講師,有關NLP(神經語言程序學)的應用與問題,敬請參見www.magicnlp.com

2014年1月27日 星期一

海彙企管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搬新家囉

將近有一個月的時間沒有寫文章了,主要是海彙搬新家囉!

在到達新辦公室後打理一切,所有的軟硬體都重新安排、設置與掛上公司招牌,一切就緒,也辦了二次的課程,讓一些學員先體驗一下新的環境與教室。

感謝大家過去對海彙的支持,換一個新的環境就是要讓大家體驗海彙不斷求新求變的同時,也提供我們的學員更舒適的學習環境。

海彙新地址:台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92號6樓之1
電話:02-27118586
傳真:02-27118579


歡迎舊雨新知,來海彙聚聚喔!

2014年1月5日 星期日

NLP自在生活系列(九) - 「在無法確知對方的訊息前,不要妄下斷論與批評」

林君衡撰
「在無法確知對方的訊息前,不要妄下斷論與批評」

'Speed Painter' Takes Stage in 'Anderson's Viewers Got Talent'

(無法觀看時,請點上面連結youtube)


當我們面對一幅畫,自然地,天就是天、地就是地,很少會用顛倒的方式來看,特別是在作家尚在作畫的過程。我們驚呼於作家的神乎其技之時,也要重新地審視我們自己看待周遭的方式。

在NLP(神經語言程序學)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假設前提(當然其他的也很重要):

「地圖並非實際的疆域」

其說明的是:由於每個人的「世界模式」並不相同,自然在陳述與解讀訊息的方式也會不一樣,這段短片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我們常常用自己的經驗與想法來感知外在世界所給到我們的所有訊息,但基於習慣等等的因素,我們也透過自己的「過濾鏡」來看這個世界。

在NLP中,我們會利用各種方式來還原訊息的真實性,但這必須奠基在我們真的採取一種「開放的角度與思維」,也就是John Grinder (約翰葛瑞德,NLP共同創始人)所說的處在一種「無知」的狀態,因為無知,所以能夠接受最多的可能性,相對的可塑性也最強。一旦我們擁有這樣的生活態度時,我們將不會拘泥於僅用自己的想法來看待所處的情境,自然這個世界處處都會是驚喜。



作者為海彙企管顧問有限公司專任講師,有關NLP(神經語言程序學)的應用與問題,敬請參見www.magicnl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