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7日 星期四

NLP自在生活系列(十) - 情緒與狀態的垃圾哪裡去了?

林君衡撰

「NLP(神經語言程序學)的執行師或是善於應用的人是不是都沒有負面的情緒與狀態?!」

最近有一些網路上的朋友或是課堂中的學員問我上面的類似問題,思考的脈絡是非常好的:如果NLP可以在個人的生活、工作的狀態上進行調整,那麼是不是都沒有負面的情緒;另外那些原本的負面情緒是不是就會不見了?

我想用這樣的故事來打個比方:

你處在一間房間裡,這個房裡堆著一些垃圾,不論是什麼理由你暫時無法清理掉這些垃圾,現在的你好像只能對著這些垃圾乾瞪眼,而這些垃圾嚴重地影響了你的情緒。

現在你有了另一個選擇,那就是隔壁開放了另一個房間可以給你使用,你可以先行離開這個堆了垃圾的房間,且在乾淨的空間裡做一些你現在需要完成的事~在你的情緒不會影響工作效率的情形下。

但問題是,這些都是你的所屬空間,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你還是要去面對這些垃圾。

現在,你可以有幾種想法:
第一:完全都不再理它,直到「海枯石爛」。
第二:二話不說,垃圾車來了就將所有的垃圾全數丟掉。
第三:先花點時間整理一下這些垃圾,因為其中可能有許多是可以被資源回收再利用的。

NLP就是類似這樣的邏輯與過程。

首先你可能會在一個特殊情境裡遇到影響你情緒的事,這就像是處在堆了垃圾的房間裡那樣的不自在。

NLP的各類工具就是一把你可以暫時離開這個房間,並開啟另一個乾淨房間的鑰匙。當然在新的房間裡,你可以自在的發揮自己。

至於那些影響你情緒的事,我們終歸是要處理的:

其一,選擇永遠也不要去面對,逃避是最快的方法,但這樣好嗎?

其二,把這些事都忘記,那麼自然不受這些事物的影響,但這是好的嗎?

其三,把這些事做適當的消化,我們在裡面學到什麼?得到什麼?我們能做什麼回應?現在的你還能做些什麼樣的改善?
也就是說,把這件事當做一種經驗,給到未來的自己一些「意見」。

其實NLP的工具,是協助我們建構像第三種的模式,這些東西不是要逃避或是要它不見,而是先離開這種情緒(打破狀態),然後再處理我們對這個事物所建構出來的感知狀態,透過向自己的經驗學習,走出負面的情緒。

所以在這裡回答對這個問題有興趣的朋友或是學員們:每一件事物都會引動我們的情緒,即使學過了NLP我們也不會變成對一切事物都沒有負面情緒的「聖人」;反之,我們透過向這些經驗做學習,壯大我們的心智,接收更大的挑戰。

共勉之。



作者為海彙企管顧問有限公司專任講師,有關NLP(神經語言程序學)的應用與問題,敬請參見www.magicnlp.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