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9日 星期三

NLP自在生活系列(十五) - 感知位置轉換

林君衡撰

「你有多久沒有以第三者的角度,來檢視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了?」

在一堂以「個人狀態與情緒調整」的3小時課程裡,我讓學員體驗了一下NLP(神經語言程序學)中的「感知位置轉換」的調整工具。

所謂的感知位置轉換,簡單地說就是以不同的角度來看同一件事的「角色扮演遊戲」。

在一個特殊的情境中,一般都會存在至少二個角色,那就是:
  1. 第一身:也就是自己。
  2. 第二身:在NLP中的第二身常常會被誤認為「第二人稱」的「你」,也就是情境中直覺的「對方」這個角色,但其實NLP對第二身的解釋是與這個情境有關的其他所有「利害關係人」。舉例來說:我和母親吵架了,主因是弟弟搶了我的玩具,而妹妹也在旁邊玩。這裡的第二身同時包括了「母親」、「弟弟」和「妹妹」。
  3. 第三身:與這件事完全無關,並可以站在「客觀的角度」來檢視整個事件的人。
所以我上面提到任何一個特殊的情境都至少有二個角色存在指的是至少有「自己(第一身)」和「客觀的第三身」。

在感知位置轉換的操作過程中,主要的是讓自己抽離自己當下的狀態,並用第二身去感知一下與自己有直接利害關係的這些人當時是什麼樣的想法?他們的「意圖」有哪些?
同時再用第三身的角色來看整個情境,並且以完全客觀的角度給到第一身的自己一些建議,如何來改善目前的情境或是狀態。

學員問了一個很棒的問題:當我們抽離到第三身後再回來時,確實情緒不再強烈了,但是為什麼過程中要客觀的第三身給到第一身的自己一些「建議」呢?

我的回答是這樣的:

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個小學生正在學習1+1這樣的數學加法概念,接下來免不了的要接受一下測試(考試),看看你是不是真的瞭解加法,結果你的答案寫為1+1=3。這時老師將你的答案打叉並給到你這個題目的答案是「2」。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們就會至少清楚地瞭解「1+1=2」這個經驗結果。
如果老師沒有改考卷呢? 
你可能並不知道你自己是錯的,並帶著這樣錯的概念在未來的日子裡重覆不斷的經歷一樣的問題,一樣的陷入同樣的錯誤中而不自知。

這個例子就是為什麼NLP感知位置轉換時,執行師通常會請個案在第三身給到第一身建議,因為第三身如果是完全的客觀,那麼他所能給到的意見雖然不見得都能被接受與使用,但對第一身的自己來說,那就是一個修正想法或行為的機會,那麼在未來的日子裡這些建議就可以協助到你面對一樣的困境時,你如何即時地打破狀態、快速修正並付出行動。

下次當你遇到挫折、情緒、困惑等等情緒時,不妨讓自己跳出來,用NLP第三身的方式「客觀地去檢視情境」,那麼你就可以獲得許多「自我內在的豐富資源」。



作者為海彙企管顧問有限公司專任講師,有關NLP(神經語言程序學)的應用與問題,敬請參見www.magicnlp.com

2014年3月13日 星期四

NLP自在生活系列(十四) - 心錨的運用(4)「職場裡的快速狀態調整器」

林君衡撰




這篇文章讓我們來談談NLP(神經語言程序學)的心錨(Anchoring)在職場上的運用。

在你的辦公室裡,你會有許多的機會需要去「表現」自己的工作能力或是「全心專注」地完成一個專案。那麼如何去取得這些高效、卓越的狀態呢?

如果你已經讀過「心錨的運用」前面的三篇文章,這個問題就不難回答了,基本的答案當然是利用「NLP空間心錨」是最快的方式。我個人會在辦公室中建立至少以下幾個空間心錨:

  1. 在自己的坐位上、會議室及重要的接待場所建立「卓越的空間心錨」。
  2. 在茶水間、廁所及可以透透氣的空間裡建立「放鬆、輕鬆的空間心錨」。
這些空間心錨有助於我在不同的空間中可能需要取得的高效工作或是高效休息放鬆自己的狀態。

但有一些特定的空間我們可能不容易在裡頭去設定心錨,比如我之前的工作需要面對駐外大使、友邦國家的重要官員或是總理、總統,這些人的辦公室可不是你想進去就能進去,更何況你還可能需要一點時間去建構心錨,這時該如何呢?

其實心錨可以就建立在自己的身上。就像「NLP自在生活系列(十一) - 心錨的運用(1)」中已經提到,心錨其實只是一個開啟狀態的鑰匙,所以重要的是它的鏈結性。設在自己身上的某一個部位來啟動就像是一個「可攜式個人狀態調整器」。

如何在自己的身上建立心錨呢?方法其實很簡單:
  1. 先確定自己想要建立的是什麼情緒與感受的鏈結,如卓越的心錨。
  2. 要建立在自己身上的什麼部位,這個部位可能不能太明顯,否則當需要它時,可能會做出讓對方覺得奇怪的動作。
  3. 放鬆心情、閉上眼睛,開始去想一些與這個心錨有直接關係的過去經驗,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要的是「卓越的心錨」,想到的「卓越經驗」建議是獲得卓越的那一剎那的畫面,而不是在「奮鬥過程中的情景」,否則你的心錨裡可能會混雜了對該卓越經驗「追求過程中的艱辛情緒」。
  4. 當這個卓越經驗給到你的情緒達到最高點時,按壓你選擇的身體部位,當這情緒指數下滑時,就放開該部位。然後再想一些其他的卓越經驗,每次達到最高點時就再次地按壓,反覆操作數次。
  5. 檢驗:走到不同的空間中(避免空間心錨的干擾),然後按壓自己身體的心錨位置,感受一下自己的情緒與感受是不是有什麼變化。如果有,代表這個心錨已建立。
  6. 不斷在未來充實這個心錨的正價值,畢竟你用一次,它的效能就會略掉一些。
從這個NLP心錨建立的方式中可以知道,你的心錨可能建立的部位是在手臂、手掌等易於按壓,但動作不會太奇怪,同時也不是沒事就會碰觸到的位置!否則你會有事沒事地感到「卓越的狀態」而讓它的效能降低的非常快。



作者為海彙企管顧問有限公司專任講師,有關NLP(神經語言程序學)的應用與問題,敬請參見www.magicnlp.com

2014年3月12日 星期三

NLP自在生活系列(十三) - 心錨的運用(3)「讓孩子擁有自己的安全空間」

林君衡撰





今天繼續來談談NLP(神經語言程序學)的心錨(Anchoring)在孩子教養上的運用。

在生活的行為或是安全上,我們很難不對孩子偶爾發發脾氣、教訓,甚至是一點體罰,其實這些責難也多少會在孩子學習過程中表現不佳時出現,畢竟「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所有父母的願望。

最近常聽到一些家長說到自己因為是某一個學科領域畢業或是擁有某一個專長如英文,所以孩子的英語部份就會自己在家多教一些。但是如果孩子的學習沒有跟上父母的期待時,常造成親子間的對立,而且情況愈來愈糟。

通常聽完家長的敘述後,我接著會說的是:這可能是一個在家學習的負面心錨了,而且心錨可能同時建立在「人(教孩子的家長)」、「事(學這個科目)」、「空間(如自己的書桌)」,甚至「時間」也可能是一種,如果你總是要求孩子在固定的時間學習時(如吃完晚餐),那麼這個時間一到,孩子就會自然地掉到負面情緒或是狀態中,且因為一再地重覆發生,最後是這個心錨所建立的負價太高,甚至開始影響到其他科目的學習。
這時我的建議會有幾個:
  1. 打破空間的心錨:如在同一個學習空間中去想、去營造一個愉快的氛圍。
  2. 打破對人的心錨:換個人來教。
  3. 打破對事的心錨:學某一科目不會只有一種方法,如語言的學習除了單向的課本、教材教授外,也可以透過對話的方式來學習。
綜合這些建議,我接下來會給到家長的是:找一個孩子喜歡的補習班(或可以說是「方式」),先讓他們去一陣子,等他對這個科目的學習負面感受消失了,再轉回到家裡來學習。

我也曾請自己的學員自我發揮,運用「NLP空間心錨」與孩子的教養進行鏈結,其中一個學員的方式讓我印象深刻。

她為了讓女兒(四歲)能夠在一個家裡固定的空間中發洩自己的情緒,而不會受到她與丈夫的責難,所以她學完了NLP課程後,在家裡的一個角落擺上一個大人用的呼啦圈,並告訴女兒,如果她有任何的不好的情緒、想哭都可以在這個圈圈裡發洩,爸媽都不會刻意制止,而且發洩完了還可以和媽媽抱抱,媽媽也願意聽聽發生了什麼事。
結果可有趣了,孩子也真的去嚐試,只要她進到裡面,可以大哭、可以發脾氣,而且媽媽知道這是她有了特別的情緒。就這樣孩子只要面對了負面的情緒和感受,她知道有一個「安全的空間」可以使用,久了,那就是一個很特別的「空間心錨」且與情緒鏈結在一起。
有一次她女兒自己走到了圈圈裡,然後哭了一會出來,她問女兒怎麼了,女兒回答也很妙:我也不知怎麼了就想哭,所以進去裡面。

從這個實例我們看到幾個NLP在心錨建立上與它所衍生出來的功能:
  1. 空間心錨本身也可以建構為一種「安全空間或是領域」的概念,這個概念在New Code NLP(新編碼NLP)中被共同創始人John Grinder所強調與運用。而在這個概念下,處在裡面的個人可以獲得一個情緒發洩與恢復的平衡機會。
  2. 多數的孩子在表達情緒感受上需要有一個「緩衝的時間」,這個時間內他們可能正處在一種極端的情緒中,父母想在這個時候去介入通常適得其反。所以安全的空間就是一個極佳的緩衝,待他們發洩完了這些情緒,父母就可以有更大的機會是在孩子平復時獲得事件真實的原貌或是訊息,並加以處理。
  3. 讓家裡的空間只有「部份」被孩子解讀為「負面」的,而不是到處留下負面的空間心錨,到最後可能連回到家都是一種壓力。
  4. 父母在過程中所扮演的是消極的「支持性角色」,因為孩子應當學會面對情緒與感受時,必須找到方法並自己學習處理,才能讓未來的生活更自在;而傳統上父母多數扮演的是積極的「壓抑情緒發展的角色」,這讓孩子「有苦說不出」,最後過度地壓抑。
你也可以試著在家裡建立這樣的空間心錨給到孩子,避免我們常開的玩笑發生:如果家裡到處都是負面的心錨時,就是你要選擇搬家的時候了!!



作者為海彙企管顧問有限公司專任講師,有關NLP(神經語言程序學)的應用與問題,敬請參見www.magicnlp.com

2014年3月11日 星期二

NLP自在生活系列(十二) - 心錨的運用(2)「讓孩子快樂學習」

林君衡撰




孩子的教養和學習,大概是所有父母花最多心思的地方。在台灣孩子的學習因為一句「不能輸在起跑點上」而讓孩子在功課學習之外,可能得面臨其他課業、才藝等等的補習,許多時候這些學習並非孩子本身的意願,而是來自父母對過去的自我經驗,或是對現在「教育競賽」下的「匱乏心態」,這部份容我們在未來另闢章節再聊,這裡我們主要是來談談心錨的運用在孩子的高效學習狀態的取得上。

NLP(神經語言程序學)的心錨(Anchoring)運用中,我個人常常會提醒家長的是在「空間」這個心錨設定上。

空間心錨其實常常會被乎略,原因是多數人都會認為「空間」沒得選,比如孩子上課的教室、在家裡學習的位置,甚至是睡覺的空間。其實選擇不是沒有,只是我們必須對空間有一定的「細部切割」。

之前提到「感覺型」的孩子在環境的認識上可能較其他孩子來的慢一些,所以在面對新環境時可能帶有較多的「情緒和感受」造成容易哭泣和沮喪。這個所謂的環境通常都包含了一定的「空間」概念,如「學校」、「教室」等等。當孩子如果用「負面」來鏈結這些空間時,這些空間就會令其產生負面的情緒感受,孩子為了避免自己進入負面的狀態,自然在去學校時就大哭大鬧,因為他們可能還無法適當地表達他們的感受和想法。

如果你的孩子有這樣的問題,那麼一個比較好的應對方式,讓孩子找幾個他個人認為非常快樂的事、曾經有過的卓越的狀態,然後讓他每天在學校門口(如果孩子的負面是從校門口開始)、教室的座位上,閉上眼睛去想這些事,大概只要幾天的時間,你就會發現他不再哭鬧或是排斥了。是什麼原因呢?

在NLP裡心錨是一個有「正」、「負」價的工具,也就是說二者就像是數學的加法一樣,正面的想法、感受、經驗就是「正值」,負面的想法與經驗感受是「負值」;如果在教室裡學習一開始給到他的情緒感受是「(-10)分」而愉快的經驗是「+2分」時,他必須以5次的愉快經驗來抵消這個負面情緒感受,這也是為什麼我提到要孩子「每天想」的原因--不論他想的愉快經驗正值多小,總有一天會讓負面情緒被抵消為「零」或是正值。

反之,有些孩子一開始是在學習上是正值的,但可能因為一些挫折或是特殊原因(學生時期中「被霸凌」就是一個極度負值),造成這個正值不斷地在向原點(零)前進,最後甚至走到負值去。所以「持續地想快樂和卓越的經驗」才是重要的關鍵。

有些家長會問我一個有趣的問題,他們說老師每週(或是定期)會讓孩子們換位置,才剛建立了正向心錨就要換了,那怎麼辦?!
我的回答是:「那太好了,因為這樣孩子就有機會在教室的每一個位置或是角落,建立正向的心錨,那麼在教室裡他不論處在哪裡,都會非常快樂的學習。」

在家裡也是一樣的,在他的學習位置(通常是書桌)上,你也可以請他每天在作功課前想一些非常愉快或是卓越的經驗,這樣可以幫助到孩子建立在學習位置上的正向心錨。未來他會自然快樂或在寫功課時去追求那種卓越的感覺。



作者為海彙企管顧問有限公司專任講師,有關NLP(神經語言程序學)的應用與問題,敬請參見www.magicnlp.com

2014年3月10日 星期一

NLP自在生活系列(十一) - 心錨的運用(1)

林君衡撰




在討論心理素質、恐怖或懸疑題材的電影中,你可能常常看到一個橋段,就是主角會因為某一特殊的原因,總是在半夜的特定時間如「AM 12:12」驚醒,一分也不差,有趣的是這樣的電影使用的床頭鬧鐘,通常都是電子式的字幕顯式,而非傳統指針式的。這裡面有二個很特別的伏筆:

  1. 時間:在電影中這個特定的時間對主角來說通常是一個「創傷」,他(或她)只要面對這個時間,就會啟動特定的行為(如驚醒、惡夢、回憶)等等。
  2. 鬧鐘:電子式的鬧鐘特色在於採用的8字液晶顯示都是大同小異,且非常易於辨視,故在切鏡的瞬間,觀眾仍可以看得極其清楚。
其實這二個伏筆都有著NLP(神經語言程序學)的應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免對某一些特定的人、事、物、時間與空間有著「反射」似的行為模式或反應,比如:在我們自己開車或是騎車的時候,聽到消防車或是救護車的警鈴響起時,總是會讓我們不由自主的東張西望,希望能辨視該緊急車輛和我們之間相對位置。

電影的情節也是這樣的安排,一個特定的時間、一個固定的物品,產生一個固定的行為模式,在NLP裡我們稱做「心錨(Anchoring)」。心錨是開啟你特定(或是類似反射)行為的鑰匙,這把鑰匙可以是上段中所提到的人、事、物、時間或是空間。

你可能會問,電影情節是設定了主角的心錨沒有錯,但這與觀眾有什麼關係?

我們回到上述的二個伏筆來看:
  1. 時間:主角產生心錨的時間,會讓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個印象會讓你在看完電影的一段時間內,對這個時間有一種特別的反應,如想到「12:12」不論是白天還是晚上,都會讓你自然地聯想到電影的情節,而誘發你特定的情緒或是感受。
  2. 鬧鐘:你會發現通常電影裡這個「特別時刻」出現的第一次,導演都會強化鏡頭在鬧鐘上,然後是前一分鐘,接著當然是鬧鐘「分」的部份跳動,主角醒來。液晶式的鬧鐘因為不需要刻意的判斷就能辨讀,所以在我們的記憶中,不容易產生「刪除、扭曲、一般化」的效果,也就是說,我們對這個時間或說是這個「鏡頭」會有極深刻且真實的記憶。
導演的功力在於透過鏡頭的運用,讓觀眾在看電影的當下、短暫的未來或是一輩子中能記下劇情,所以從「觀看電影過程的認知角度」,這個「時間」與「鬧鐘」已經讓你被種下了一個心錨而不自知,所以如何運用NLP的「心錨」是極為重要的電影手法。
另一方面,如果你想讓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心錨的建立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喔!

在接下來的幾篇文章,我會就NLP心錨的運用做更多的介紹。


作者為海彙企管顧問有限公司專任講師,有關NLP(神經語言程序學)的應用與問題,敬請參見www.magicnl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