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君衡撰
「在無法確知對方的訊息前,不要妄下斷論與批評」
(無法觀看時,請點上面連結youtube)
當我們面對一幅畫,自然地,天就是天、地就是地,很少會用顛倒的方式來看,特別是在作家尚在作畫的過程。我們驚呼於作家的神乎其技之時,也要重新地審視我們自己看待周遭的方式。
在NLP(神經語言程序學)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假設前提(當然其他的也很重要):
「地圖並非實際的疆域」
其說明的是:由於每個人的「世界模式」並不相同,自然在陳述與解讀訊息的方式也會不一樣,這段短片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我們常常用自己的經驗與想法來感知外在世界所給到我們的所有訊息,但基於習慣等等的因素,我們也透過自己的「過濾鏡」來看這個世界。
在NLP中,我們會利用各種方式來還原訊息的真實性,但這必須奠基在我們真的採取一種「開放的角度與思維」,也就是John Grinder (約翰葛瑞德,NLP共同創始人)所說的處在一種「無知」的狀態,因為無知,所以能夠接受最多的可能性,相對的可塑性也最強。一旦我們擁有這樣的生活態度時,我們將不會拘泥於僅用自己的想法來看待所處的情境,自然這個世界處處都會是驚喜。
作者為海彙企管顧問有限公司專任講師,有關NLP(神經語言程序學)的應用與問題,敬請參見www.magicnlp.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