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9日 星期六

NLP自在生活系列(一) - 重覆同樣的動作,只會得到一樣的結果

林君衡撰

如果五年前的你和現在的你一樣,而現在的你和未來五年後的你也一樣,
「那你生活的目標或目的到底是什麼?」


我的大兒子今年唸小學了,只要天氣還可以我都用摩托車載他上學,由於現在學校重視學生安全且為了讓家長放心,所以學生證有了類似「打卡」的功能,孩子們一到校過卡後,家長就會收到簡訊告知孩子是在幾點幾分到校的。我每天幾乎都是在同一時間載著他出門,所以到校的時間也還滿固定地總是在前後差不到二分鐘內完成「打卡」的動作。
前陣子兒子突然對我說,他想比某某同學還要早到校,因為那位同學總是比他早,我說「好呀!如果你可以快一點準備出門就成。」但兒子總是拖到一樣的時刻才準備好(有趣的是:每天拖拉的理由卻不一定相同),就這樣,我們還是在幾乎同樣的時間出門,同樣的時間到校,前後不會差二分鐘,他失望了許久.......,迄今,到校的時間還是沒有什麼改變。

我們在許多生活的情境中,因為「習慣」的建立而慢慢地培養出一種對該情境「泰然」的感覺,到了最後這個習慣就成為生活中的一個「迴路(迴圈」,這個迴路讓我們安於這個情境,然後把這種情境變成是一個「舒適圈」,如果可以的話,最好就一直站在這個圈圈裡,不要有什麼調整與改變,因為調整和改變可能帶來許多的不確定和風險,甚至失去現在的一切。

我們常會給到自己許多的藉口,來制約自己跳出那個舒適圈,像是:

「因為我有了家庭,所以不能放棄現在這個安定的工作!」
「英文不是我的專長,所以公司外派的事,我還是儘量拒絕的好」

但如果家庭的負擔因為孩子的就學、買房而變得更沈重時,現在所謂的「安定」,到底還是不是安定的呢?!
英文如果沒有一個實用的情境,那麼你可能一輩子也學不好。這樣的條件下:「英文」與「外派」之間,誰是蛋?誰是雞呢?

「調整」或是「改變」當然需要一些動機與動力,但可以確定的一件事是:「如果我們安逸於現在的簡單,那麼我們的未來可能很困難。」


神經語言程序學(Neuro - Linguistic Programming,NLP)的假設前提:

「重覆同樣的動作,只會得到一樣的結果」。


當我們開始運用這樣的前提在生活中,你會發現:透過調整和改變你的狀態,你將會得到更多的內在或是外在資源,來成就你無限可能的未來。


作者為海彙企管顧問有限公司專任講師,有關NLP(神經語言程序學)的應用與問題,敬請參見www.magicnlp.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