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

NLP自在生活系列(八) - 體感溫度

林君衡撰




昨天看氣象預報時,一個特別的用詞吸引了我的注意:「體感溫度」。使用這個名詞來預報氣溫,主要的目的是在提醒觀眾氣溫可能沒有想像的低,但是因為相度濕度高加上還有降雨,會讓身體所感受到的溫度比真實的還要來的低。

但是,對於溫度的「感覺」是非常主觀因人而異的。

2004年我赴紐西蘭打工渡假,到達的時候是八月底九月初,當時正值紐國的冬末,部份地方積雪正在融化,對我來說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真正體會到什麼叫會下雪的冬季,只能用「冷到爆」來形容。但當我到達打工的農場工作時,只見許多的白人穿著輕便的衣服,和我一身「重裝」不太協調,其中還有一個男生,只穿著短袖就來上工了,我為之傻眼。

後來和那個「短袖男」聊天才知:他來自俄羅斯,這樣的冬天(約-5度)對他來說就像是涼快的秋天而已,他說在俄羅斯他的家鄉,冬季的平均溫度約是-15 ~ -20度,除非是降大雪,否則在他家鄉-30度以上學生都還要上課.....。我聽到都覺僵直了。他笑著對我說「是不是台灣人都怕冷?」 我說我不確定,但台灣人不太怕熱,不像歐洲熱浪會暈死一票人 - 這時候當然輸人不輸陣的。

其實「體感溫度」是一個很好的指標,因為當氣象播報員提到氣溫10度時,對經常體驗極寒的人來說,無法體會那種是一種「涼」還是「冷」;但是如果說「體感溫度」,所涉及的是個人的「感知感覺」而非一種「絕對值」,這時如果主播還一直強調「很冷、很冷」,觀眾容易進入到一種催眠狀態,而自然地「冷」也就被感覺所放大。那麼這樣的好處是什麼呢? 至少人人出門會增加自己的保暖衣物,減少因寒冷而造成的突發性疾病及一些憾事的發生了。



作者為海彙企管顧問有限公司專任講師,有關NLP(神經語言程序學)的應用與問題,敬請參見www.magicnlp.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