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8日 星期日

NLP語言魔力系列(五) - 視、聽、感在撰寫文章上的應用

林君衡撰

「執事率數百之眾,困守城中,何足以抗我軍?而余尤怪執事之不智也。夫天下之人固不樂死於非命,余之數告執事者,蓋為貴國人民之性命,不忍陷之瘡痍爾。 今再命使者前往致意,願執事熟思之。執事若知不敵,獻城降,則余當以誠意相待。否則我軍攻城,而執事始揭白旗,則余亦止戰,以待后命。我軍入城之時,余嚴飭將士,秋毫無犯,一聽貴國人民之去。若有願留者,余亦保衛之,與華人同。夫戰敗而和,古有明訓;臨事不斷,智者所譏。貴國人民遠渡重洋,經營台島,至勢 不得已而謀自衛之道,固余之所壯也。然台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踞。今余既來索,則地當歸我,珍瑤不急之物悉聽而歸。若執事不聽,可揭紅旗請戰, 余亦立馬以觀,毋游移而不決也。生死之權,在余掌中,見機而作,不俟終日。唯執事圖之。」 - 《致荷蘭總督招降書》 鄭成功

前幾天有一位學員來問我,她希望我能協助她寫一個簡單的簡訊短文,用在發送給她所不認識但在公司顧客名單上的對象,並透過這個簡訊短文可以讓對方先建立起對她的印象或是親和感。

這讓我想起了鄭成功的《致荷蘭總督招降書》。台灣五十到六十年次的人,大概對這篇文章並不陌生,因為它出現在國中國文課本內,主要的內容是鄭成功當年進攻台灣時,致函荷蘭駐台灣總督的招降書。這篇文章的重要性當然是在它的歷史價值(辜且不論是不是鄭成功本人所寫);但另一方面,它是一篇極精簡卻相當完善的應用文,接下來我會用不同於國文老師的方式來呈現它與NLP(神經語言程序學)的感官系統關係。

若以應用文的角度來欣賞,那麼國文老師會詮釋道:通篇因「動之以情」、「說之以理」及「誘之以利」,讓這篇招降書變得不再生硬,且因情、理、利上的相互堆砌,讓文章在整體的架構上變得完善。

若是從NLP的角度來欣賞呢?

「動之以情」:就是讓閱讀者進入到到「感覺」的狀態中,在這個狀態中,當事人以感覺(情)行事,理性邏輯變得薄弱,思考判斷變得遲鈍或不敏銳,可以說讓這個對象進入僅觸及到對自己屬下及親人的情感,而乎略現下之大事的情境中。

「說之以理」:這是典型的「聽覺」模式,讓對象進入一種被「語言催眠」的「比較狀態」,當事人進入此一狀態後,反而因為過度相信權威分析,所以「盲目服從」的情形就會易於出現。

「誘之以利」:視覺型的人通常會展現出對權力與財富的追求,當事人如果認為獲得財物且能夠保全自己生命格外重要,那麼這部份就中正當事人下懷,讓對方退其守,而攻其心理。

所以這篇「完善」的文章在NLP看來,就是同時在極精簡的文字內呈現了「視、聽、感」的感官語言結構。所以從積極面來看這個文章,就是作者透過了感官語言模式來建構自己的「攻擊策略」,引導讀者進入到視、聽、感的應用中,讓對方自然地達到一種親和、自我思索和遵從的行為。從消極面來看,作者的文章因為同時擁有了「視、聽、感」的感官語言,所以不論對方是屬於在此特定情境下採用何種感官策略的人,都會被作者的「攻擊策略」所涵蓋,自然在親和力及「策略匹配行為」模式下接受作者的請求。

下次寫應用文時,你可以在知道受信者的類型下,運用對方習慣的感官語言;若不清楚對方的,那麼就用中性或是同時具有視、聽、感的語言模式,自然會匹配到對方的「閱讀訊息策略」且感受到你文章中所流露出的親和力。



作者為海彙企管顧問有限公司專任講師,有關NLP(神經語言程序學)的應用與問題,敬請參見www.magicnlp.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